登陆 | 注册

开完会,尿素涨,钾肥呢?

来源:农时达情报等,钾肥与中微肥部整理 时间:2021-09-13
导读:今年化肥价格来势汹汹,不断上涨且创新高,由此直接导致农民种地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到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

广告1.jpg

图片

今年化肥价格来势汹汹,不断上涨且创新高,由此直接导致农民种地成本增加,从而影响到农民收入和种粮积极性。


比如尿素。8月份迎来大幅度下降,从月初的2800-2850元/吨的高峰一路向下,降到2330-2400元/吨范围,跌了400-450元/吨左右;但是从8月底尿素又开始止跌反弹,至今涨了200多元/吨,再次突破2600/吨的关口。


其涨价原因一是贸易商抄底进货;二是印标消息的释放;三是部分企业货源集港,库存得到缓解;四是多地企业陆续停车、检修,产量下降。(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实际上近段时间有关部门动作频频,接连释放调控信号,为国内化肥保供稳价采取多项措施。在7月末发改委约谈提醒重点化肥企业之后,紧接着8月初市场监管总局出手,对涉嫌哄抬价格的化肥企业立案调查。这里查的据称正是钾肥。


9月6日国家发改委召集了11个部门和单位的负责人,研究部署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这些部门分别是工业和信息化部、财政部、生态环境部、交通运输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国资委、海关总署、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国铁集团公司等。会议议定,要长短结合、综合施策、分工配合,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化肥保供稳价工作。这足见国家对保障种粮农民积极性上的重视程度。


看到这里很多人就会产生疑问了,开完会以后尿素价格为什么没有降反倒在涨?钾肥也并未如前期传闻一般下降,甚至也再现了涨价的声音呢?


首先,政策文件的制定和传递需要一个过程,这并不是第一天开会第二天就会立马降下来的。


其次,有关利益群体嗅觉很灵敏,他们会意识到政策的调控将带来什么影响。降价是正常的,但降了之后不涨一涨谁还敢拿货?手中的肥料并不多,大家看到涨了就都开始拿货了,所以涨价也是正常的,因为有需求。


尿素既然产量集中下降,检修过后是不是也会迎来集中复产呢?在上级保供稳价的政策指导下,而出口方面或将受到直接或间接的影响,所以印标也就不再那么香了,所以尿素回归理性将指日可待。


钾肥呢?低成本时高价格,就一定意味着后期高成本后会是更高的价格么?约谈不断甚至还有限价传闻,短期价格恐难上涨;而货源暂时充足,需求减量明显,我们还有时间去争取新的货源,钾肥价格的回归理性虽谈不上指日可待,但也并非虚无缥缈。



    客服

    在线
    客服

    关闭
    公众号
    扫码关注或长按图片保存至手机,
    在微信中识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