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酸钾生产方法与消耗定额*

生产方法
1、电解法 将氯化钾经离子膜或隔膜电解,得到氢氧化钾,然后用 CO2 碳化,得到碳酸氢钾,再经煅烧而得。将氯化钾在压缩空气的搅拌下,用水溶解,浓度达到 270g~300g/L 后,泵入精制糟,加入适量碳酸钾和氢氧化钾,除去其中的钙、镁离子,加入适量的氯化钡以除去硫酸根离子。将精制溶液静置澄清后,在中和槽用盐酸调节 PH 值至 8~10,然后送入立式隔膜电解槽或离子膜电解槽中进行电解,槽电压为 2.8~3.5V,槽温为60~70℃。电解所得氢气和氯气加以综合利用。
将浓度为 10%~15% 的氢氧化钾溶液送入蒸发器蒸发浓缩至KOH浓度为 50% 时,冷却至 30℃~35℃,析出氯化钾,水洗后回收再用。分离除去氯化钾的溶液,稀释至 44% 左右,进行预碳化,当KOH浓度达到 30g/L 以下时,过滤除去氢氧化铁沉淀,除铁后的溶液再经浓缩除钠后,进行碳酸化,即得粗碳酸钾。反应式如下:
2KOH + CO2 → K2CO3 + H2O
继续碳酸化,即得到碳酸氢钾结晶,反应式如下:
K2CO3 + CO2 + H2O → 2KHCO3
结晶经水洗、离心分离、煅烧后,即得精制碳酸钾成品。
也可采用直接洁净法,即把碳酸化终点控制在 pH 值 11,此时碳酸化液中碳酸钾含量达 300~400g/L,过滤除去铁等杂质后,再进行结晶,结晶碳酸钾经离心分离后,在 120℃~200℃ 下干燥,即得无水碳酸钾,但纯度较二次碳化法为低。母液循环使用。
用离子膜电解槽电解制得的氢氧化钾再碳化,可制得高纯碳酸钾。
2、离子交换法 系用阳离子交换树脂与氯化钾交换,再用碳酸氢铵洗脱成碳酸氢钾,然后煅烧而得。将氯化钾配制成 250g/L 溶液,加入适量碳酸钾以除去钙、镁离子。碳酸氢铵也用水配制成 200g/L 溶液,将氯化钾溶液逆流通入阳离子交换树脂柱,使树脂变成钾型,交换式如下:
R—Na + KCl → R—K + NaCl
然后用软水洗去树脂间隙中残留的氯离子,洗水中含 NaCl,另行处理。洗净后,将碳酸氢铵溶液顺流通过树脂交换柱,使树脂变成“铵”型(R—NH4),交换式如下:
R—K + NH4HCO3 → R—NH4 + KHCO3
实际生产中所得的是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铵的混合稀溶液。用软水洗涤树脂间隙中的碳酸氢钾和碳酸氢铵。再将氯化钾溶液送入上述交换柱中,使“铵”型树脂再生为“钾”型,循环使用。交换式如下:
R—NH4 + KCl → R—K + NH4Cl
所得氯化铵溶液,可作肥料。
将最终交换液经预热器送入第一蒸发器,使碳酸氢钾分解,溶液浓缩至 40% 左右(K2CO3计),再经第二次蒸发器,蒸发至50%左右。此时大部分碳酸氢钾分解为碳酸钾。浓缩液放入冷却器中冷却,将析出的氯化钾结晶过滤除去,再经第三蒸发器,蒸发至 54°Bé,过滤除去“钾钠复盐”。溶液送至碳化塔进行碳酸化,使碳酸钾成为碳酸氢钾,经结晶、分离、水洗后,在煅烧炉中煅烧(煅烧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循环至碳酸化工序使用)即得成品。
3、有机胺法 先将有机胺碳化,再与氯化钾反应,所得碳酸氢钾经煅烧后即得成品。所用有机胺为异丙胺、三乙胺、六甲撑胺。
4、路布兰法 用硫酸钾作原料,是第一个工业生产碳酸钾的方法。硫酸钾经过搅拌、还原焙烧、浸取、碳酸化、蒸发、结晶、煅烧而得。
5、复盐法 亦称恩格尔盐法,系用碳酸镁将水溶液中的氯化钾制成不溶性的复盐(KHCO3·MgCO3·3H2O)然后再分解复盐而得。
6、其他方法 尚有索尔维法、硝酸钾法、草酸钙法(亦称布库法)、复盐改良法等,在工业生产中都较少采用。目前工业生产中主要采用电解法和离子交换法。
原料消耗 吨/吨产品
生产方法 | 隔膜电解碳化法 | 路布兰法 | 离子交换法 | 离子隔膜电解碳化法 |
氯化钾 | 1.2 | 1.57 | 1.22 | |
硫酸钾 | 1.55 | |||
离子交换树脂 | 10kg/t | |||
碳酸氢铵 | 2.09 | |||
电,kWh/t | 3141 | 180 | 495 | |
煤 | 2.505 | 5.355 | ||
天然气,m3; | 380 | |||
水 | 58 |
*:来自《中国无机盐工业产品大全》
- 上一篇: 硝酸钾生产方法与消耗定额*
- 下一篇: 氢氧化钾生产方法与消耗定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