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和防治“功能性文盲”

主讲人:重庆大学教授廖成林博士

什么是功能性文盲
所谓“功能性文盲”,是联合国于1965年在德黑兰的一次国际性会议上提出的,指的是受过传统教育,会原始的、基本的读、写、算,而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及图表,不能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与管理,不会操作现代生活设施,与现代生活接不上轨的人。
可见,功能性文盲者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不能利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化生活设施,很难适应时代社会文化的需求。
功能性文盲的基本内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0次大会(1978年)采纳的《关于修订教育统计的国际标准化的建议》认定:功能性文盲是“不能参与所有以识字为基础、并对他的团体和社区有重要影响的活动的人和不能参与所有为了自己发展和社区发展的需要进一步运用读、写、算知识的活动的人”。
随着社会的发展,联合国教科文重新定义的文盲标准,分为三类:
l第一类是指不能读书写字的人,这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盲;
l第二类是指不能识别现代信息符号、图表的人;
l第三类是不能应用计算机进行信息交流和管理,无法利用现代生活设施的人。
后两类被认为是功能性文盲,他们虽然受过教育,但在现代科技常识方面,却像文盲一样,在现代信息社会生活中存在相当的困难。
事实上,“功能性文盲”的出现,是由于日趋复杂的经济社会环境对生活在其中的人的教育水平提出了挑战,一些人由于自身的基础教育水平差,特别是读写能力和计算能力低,因此不能很好地接受培训,掌握新知识和新技能,成为“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的特征
功能性文盲与一般文盲的差异,在于文盲完全不能进行书写,而功能性文盲虽识字,也可以用母语进行阅读或者书写,但是缺乏处理某些现代讯息的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时代的产物的能力受到限制。比如说,新技术发展日新月异,高素质人群赶不上这种变化,就极有可能成为新的功能性文盲。以计算机为例,还不会使用这种通用工具的高素质人群,就是功能性的文盲。
功能性文盲的现状
在1994年、1996年和1998年,国际成人扫盲调查在约20个国家分3个阶段进行,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大规模的调查。这次调查从文学、文献和数量等角度衡量了识字能力,汇集了有关个人的社会经济背景信息。比如,所使用的测试可以衡量发现工作申请中的信息并使用信息的能力,计算贷款利息的能力。调查把个人分为5个识字等级,从0到500分不等,而不仅仅是划分识字和不识字两个等级。结果表明,大量成人的识字和计算技能相对薄弱。
按照传统方法的测定,从2000年到2004年,全球有7.71亿文盲。在2005全民教育全球监测报告中这样表述:如果采用新的测量方式评定识字技能,具有少量技能或者没有技能的成人人数将远远超过按照传统方法测定的7.71亿。
高识字率和教育发达的社会依然存在文盲群体。国际调查显示,即使在大多数成人识字成绩突出的发达国家,比如北欧,由于贫困、社会经济地位低下、健康状况不佳和残疾等因素,也有大约10%的人口的技能水平几乎在最低限度之上。识字并不意味着有职业技能。在摩洛哥,45%的抽查者说自己识字,但只有33%的人表现出基本的识字能力。
过去,扫盲仅仅围绕识字教学产生,扫盲的目标也仅仅注重识字本身。而现在,扫盲被置于更广泛的教育和社会经济的环境中,扫盲也包括扫盲知识的获取、发展和有效运用,扫盲更多地集中在功能性扫盲上。即使有文化的人也可能成为新的文盲。
“功能性文盲”现象比比皆是
l比如说,自己做攻略安排一个旅行计划;跟着说明书去安装一个家用设备;自己就某一个领域主动去查资料研究一下。你发现没有,很多识文断字的人都没有这些能力了。据说,在美国有一半的人是这种“功能性文盲”。
l有一种人,他其实每天有大量的阅读,比如说看文件,看公众号,但是,他只能去看别人推送给他的东西,或者是不得不看的东西,而他自己定义一个议题,提起一个兴趣去阅读的能力这就丧失了,这也叫“功能性文盲”。
l还有一种人,他也读书,甚至阅读量还不小,但是读什么,都是为了印证他自己原来的观点。他的信息量还能增长,但是认知已经不变化了。这也叫“功能性文盲”。
功能性文盲-解决方法
各国政策
以英国为例,在“国际成人扫盲调查”中暴露的问题使英国政府成立了“学校后基本技能工作组”。这个小组提交了一份名为《崭新的开始:提高识字和算术能力》的报告。报告的开头是这样说的:“在我国拥有五分之一的成年人是功能性文盲,有更多的人不会算术。这对于我们已经搞了几十年的学校教育来说,简直就是一种打击,发人深省。”
英格兰政府在2001年3月启动了“生活技能:提高成人识字和算术技能的国家战略”项目。这是一个为期三年的项目,政府总预算为15亿英镑。目标是到2004年提高75万人的识字和算术技能。2002年,政府为此项目又再投入16亿英镑。
2001年,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科索沃开放社会基金会开始实施扫盲项目。他们很快就发现,当地现有的教学资料都不能使用。他们改变原有的工作方式,先成立了一个由当地妇女组织的代表、教育研究所的顾问和一名翻译组成的一个预备研讨小组编写新教材。小组开发了一套名为“生活之窗”的教材。这套教材被科索沃所有的5个地区的19个城市的扫盲项目采用。2002年,在科索沃有130多组共约2250人在学校、会所和妇女团体进行每周数次的学习。所有年龄段的妇女都参加到这个项目中来。
乌干达政府从1992年开始实施成人功能性扫盲项目。这个项目侧重如何解决问题,涉及多个领域。比如说,这个项目把识字学习和学员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帮助他们掌握处理日常问题的技能。2000年,通过这个项目学习的人数达到12.7万。
2004年国际扫盲奖世宗国王奖授予了青海省扫除文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青海得奖的理由很简单:为了满足地处偏僻地区的众多人口的需求,青海把扫盲工作的重点放在妇女和少数民族全体,并把扫盲工作与符合农牧民日常生活的技能培训相结合。
终身教育
自本世纪60年代中期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其他有关国际机构的大力提倡、推广和普及下,终身教育已经作为一个极其重要的教育概念而在全世界广泛传播。许多国家在制定本国的教育方针、政策或是构建国民教育体系的框架时,均以终身教育的理念为依据,以终身教育提出的各项基本原则为基点,并以实现这些原则为主要目标。终身教育是解决功能性文盲的一个很好的方法。个人应该重视终身教育,不断提高自己的获取新名词、新技术的能力。
(来源:成林思语 / 钾肥与中微肥部整理)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
钾肥与中微肥部
—— 钾福天下 无微不至 ——
政策/智库/品牌/课题/会务/培训
投稿邮箱:jfyzwf@163.com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