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是肥价大涨的时候越需要擦亮双眼!
农资打假 去年以来,全国公安机关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公安部部署要求,在“昆仑2021”专项行动中聚焦种子、农药、化肥等春耕急需必备物资,会同有关部门深入开展农资打假专项治理,依法严厉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取得重大战果。2021年公安机关共侦破农资犯罪案件600余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100余名,公安部挂牌督办18起重大农资案件全部告破,有力打击震慑了此类违法犯罪,切实服务保障了国家粮食安全和民族种业振兴,维护了广大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公安部日前公布了10起典型案例。 种子、农药、化肥等农资质量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当前正值春耕关键期,公安部在部署开展“昆仑2022”专项行动基础上,专门对打击制售假劣农资犯罪工作提出工作要求,并挂牌督办重大跨区域案件,确保一查到底。各地公安机关按照统一部署,采取扎实有效措施广辟线索来源、强化大案攻坚,全环节、全要素、全链条严打严防种子套牌生产、农资侵权假冒、化肥农药非法添加、农资“忽悠团”流窜行骗等典型农资犯罪活动;加强与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健全行刑衔接机制,畅通信息交流、情况通报、检测鉴定、案件移送等合作渠道,形成农资打假治理整体合力,切实保障农民群众用上优质高效农资产品,有力维护春耕生产秩序。
★
附: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部署202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 农业农村部等七部门部署2022年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 3月21日,农业农村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供销合作总社等七部门在京联合召开2022年全国农资打假专项治理行动视频会议。 会议强调,种子、肥料、农药、兽药等生产资料是农业稳产增产的重要保障,必须保证质量,不能有假、不容有假。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聚焦重点时节、地区、问题和环节,落细落实隐患排查、执法办案、监管创新、放心农资下乡进村、网络销售假劣农资治理、联动机制等六项任务,切实规范农资市场秩序。 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了依法惩治危害农资安全犯罪典型案例《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农资打假”典型案例,最高判刑9年!》(←点击可查看原文),农业农村部发布了2022年农资打假为民办实事十项举措,福建、山东、河南、四川有关部门负责人作了交流发言。 ★ 农资打假为民办实事十项举措: 农资质量事关农业稳产保供,事关农民增收致富和农村稳定发展。为进一步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保障农资产品质量,农业农村部坚持打假劣、优供应、惠民生、促发展,制定了2022年农资打假为民办实事十项举措,在此向社会公布。 举措1:开展农资产品质量大抽查。按照“双随机、一公开”的原则,采取例行抽查、专项抽查和重点抽查相结合的方式,抽检农资产品7万个,对不合格产品,及时依法严查。 举措2:制定一批农资产品质量标准。制定50项农药等农资质量及检测方法标准,覆盖400种产品,完善农资质量标准体系。 举措3:推荐一批农资质量检测机构。向社会公开一批能够开展种子、肥料、农药、饲料等农资产品质量检测的部级质检中心信息,为相关生产经营主体提供检测服务。 举措4:开展农业综合行政执法能力提升行动。指导各地围绕农作物品种权保护、农资质量、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点领域,开展专业练兵、实战练兵和竞技练兵,打造一支敢办案、会办案、办铁案的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不断强化农资质量执法办案力度。 举措5:深入开展种业监管执法年活动。贯彻落实《种子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紧密衔接机制,强化部门协同配合,加强种业知识产权保护,严厉打击套牌侵权行为。 举措6:淘汰一批高毒高风险农药。在风险评估论证、公开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对甲拌磷、甲基异柳磷、水胺硫磷、灭线磷4种高毒农药采取淘汰措施,发布公告,限期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 举措8:联合开展农用薄膜监管执法行动。会同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等部门加强农用薄膜法律法规和政策标准宣贯,开展产品质量抽查,适时公布一批典型违法违规案例,严禁非标农膜入市下田,推动农膜科学使用回收,推进农田“白色污染”治理。 举措9:开展在用农机产品质量调查。在黄淮海小麦主产区,组织开展联合收割机产品质量调查,摸清机具质量状况,及时公布调查结果,督促企业不断提升产品质量。 举措10:举办放心农资下乡进村宣传活动。在农资购买使用高峰期和关键农事时节,组织各地深入乡村农户、走进田间地头,畅通优质农资供应渠道,普及农资识假辨假知识,引导农民合理购买、科学使用农资。
(来源:人民公安报,农业农村部)
中国化工学会化肥专业委员会
钾肥与中微肥部
—— 钾福天下 无微不至 ——
政策/智库/品牌/课题/会务/培训
投稿邮箱:jfyzwf@163.com
- 上一篇:铁路运输不断 大合同也不断
- 下一篇:钾肥“天上掉馅饼”,这次别躲必须接!